“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政协委员、法官就是护花的使者”,“以法之名守护花开”,作为公益讲座的倡导者和参与者,张玉环用诗意的语言表述倡导公益讲座的初衷。
(一)
张玉环是一名“老法院”,从参加工作起一直在法院工作,但她与青少年法制教育结缘却是2008年4月。时任县政协委员、法院刑庭副庭长的她应邀到位于城区的鹤鸣山小学为学生上法制课。第一次登上讲台给学生普及法律常识,从授课艺术的角度讲或许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她从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读到了对法律的尊重,对法律知识的渴望。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多年的她,参与了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审判,特别是某中学一男生,持刀刺死长期欺凌他的同学的案件,法庭上孩子后悔的眼泪和双方父母撕心裂肺的伤痛,让她刻骨铭心。作为法官,她明白法不容情,触犯了法律就必须付出代价;作为母亲,她理解孩子违法犯罪对一个母亲至深的伤害。“从那一刻起,我就在想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让他们的成长少些风雨多些彩虹”。
从此,张玉环开始走上了用法律守护青少年成长之路。法院的工作本身就忙,但只要学校有上法制课的需求,她都会千方百计抽时间去。白天忙法院工作,晚上准备上课教案,成为她日常生活的常态。为了守得花开,她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奔波在城区和农村中小学之间。除了给中小学生宣讲法律知识,她还组织刑庭法官参与社区矫正,不定期到被判缓刑的青少年家庭和就读学校进行走访。某中学三名高二男生因沉迷网络实施偷盗被判缓刑,张玉环多次到他们就读学校进行走访,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喜讯来,张玉环的脸上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二)
沅陵是劳务输出大县,十万大军外出务工,涌现了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张玉环明白用法律守护这些孩子的成长,绝非一己之力可以办到。于是,她萌生了组建公益团队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县政协和县法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热心公益的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一个由县政协社法委和县法院牵头,以从事法律、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为主体,基层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为辅助的公益讲座团队迅速形成,并组建了校园法制微信交流群,相对固定参与送法进校园活动的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就有5人。
公益团队拓展了送法进校园活动的内容,由原来单一的法制教育延伸为对中小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某乡九校学生胡某性格孤僻,脾气暴燥,很少与人交流,经常翻墙逃学,家长、学校十分头痛。张玉环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该校送法进校园活动时,特意安排心理医生对该生进行心理疏导。后续回访时,其母亲反映心理疏导后孩子肯与同学一起玩了,也愿意去学校上课了。政协委员马钊是公益团队的主力之一,根据团队的安排,她负责农村女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针对农村留守女童安全现状,每到一所学校,她都要单独为女生讲一堂自我保护的课,引导孩子们守住身体、生活、感情、生命和善良五个底线。公益讲座在中小学生中受到追捧,一些学生主动提出与讲座老师加为微信好友,保持沟通联系。
(三)
从2008年第一堂法制课算起,沅陵县政协和法院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已经持续了十三个年头。这期间的酸甜苦辣,张玉环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深切。
沅陵地域辽阔,山路弯弯,从县城到最偏远的乡镇一个单程要半天时间。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到乡镇学校开展活动,团队成员都是早出晚归。2020年7月,张玉环带队到大合坪乡九校开展送法活动,来回五个小时的车程,一车人除了司机全部呕得天昏地暗,去时呕吐二个多小时,回来再呕吐二个多小时。回想起那天的情形,团队成员都有些心有余悸。“农村学校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区域。路再难走,人再晕车,我们只能选择坚持”,“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到一个是一个”,面对“坐车四五个钟头,讲课一二个小时,这样做值得不值得”的议论,张玉环和团队的态度非常明确。
其实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备课。团队成员中大多是从事法律工作、没有教学经验的法官委员,他们面对的是1至9年级的学生,要把一堂法制教育课讲得人人听得懂、人人有收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张玉环和公益团队没少动脑筋想办法,逐步摸索出了从案例分析入手解释法律条文,用生活中的事例告诉孩子们对错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法制课充满了孩子们会心的笑声。为上好法制课,委员们反反复复修改讲稿,反反复复在家里练习,一个小时的课准备一天甚至几天都是常有的事。但看到通过活动挽救了一批青少年,教会了孩子们保护自己,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送法进校园公益讲座未来怎么搞?张玉环说,坚持就是胜利,守护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
稿件来源:沅陵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