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官,我撤诉了!”
2022年新年将近,立案庭法官于波一大早就收到了某某装修公司的老板发的一条微信,双方皆大欢喜,于波也因为这通短信提前感受到了2023年新春的新气象。
2022年11月,于波收到了一件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业主不满装修公司的装修,拒付尾款3万余元,且拒绝验收新房,双方一度陷入僵局。
为全面了解案件情况,于波带着法官助理亲自到现场测量,并走访多户同户型住户,发现了案件的症结。原来涉案房屋中的一间卧房的面积十分小,放下业主所要求的家具后,房间内已经没有多余地方作为通道通往该卧房的阳台了,所以装修公司也就未在房间与阳台之间设计门窗。
“没有门窗确实长久影响生活使用,但是如果房间装修都拆除重来,势必造成的扩大损失无人愿意承担”于波心里想到。
考虑到业主在外地,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于波将案子导入“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诉前调解,这一次她邀请上具有装修设计行业经验的特邀调解员,带上纸笔和卷尺再次来到涉案房屋。
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丈量、画图、构思、沟通,最后拿出变更家具布局和改造家具尺寸的方案,在几乎不再消耗材料成本的基础上给房间预留出走路过道。
通过法院调解平台线上向双方当事人讲解了最终方案后,双方当事人当即表示同意,装修公司也主动提出给住户增设房间与阳台的门窗,业主也爽快地支付了装修尾款,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于法官,我们这边撤销了,她已经跟我说好我们把窗户改好就把钱给我们,感谢麻烦了。”
“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真的好!”
“没想到13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调解成功了11件,省时省力又省钱,你们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是真的好!”一位代理律师对于波说道。
2022年4月,沅陵县人民法院与沅陵县金融改革办公室开始试运行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总对总”将109件各商业银行欲诉讼案件推送至怀化金融调委会进行调解,推送成功率达100%,其中调解成功83件,调解成功率达76.2%,申请法院确认出具法律文书36件。
2022年底,我县的民商事案件数的同期比和万人成诉率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双下降”。在此显著成果基础上,2023年7月,在以“法院+金改办”的模式试运行一年后,沅陵县金融诉源治理工作站正式成立。
“此次工作站的成立,将于金融调委会、基层调解委员会一道形成‘三调’合力,共同织密沅陵特色‘调解网’。值得一提的是,该金融诉源治理的对象打破狭隘‘金融’的限制,由银行业,向保险业、小额贷款公司等延伸,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大金融’。”于波说道。
“十年,我儿子终于认我了!”
“于法官,我准备出去打工,我去给儿子挣学费,供他读大学!”一位母亲来领调解书时对于波说。
2023年6月,于波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案件,一个未成年孩子状告自己的母亲要求支付抚养费。拿到这份诉状,从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是爷爷这一细节,于波就捕捉到了一丝丝不寻常。
通过多方走访,于波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十年,孩子一直跟随父亲及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居住,孩子十余年与母亲都没有联系,也未要求母亲支付过抚养费。2023年1月,孩子父亲意外去世,两位老人对正在读高中的孙子的未来放心不下,于是,才有了一纸诉状。
“判决很容易,那判决之后呢?孩子需要的是一位心甘情愿为他肩负起抚养之责的母亲,而不是对薄公堂受到法律鞭挞的母亲。一边是一位母亲再婚再育、无劳动收入的尴尬,一边是丧父丧子再无依靠的孩子与老人,怎样解开这个结?”为了这个案件,于波想了很多。
思考再三,于波将这个案件委派给了县妇联“家事调解工作室”,并与解纷中心的调解员先后八次分别与双方进行沟通交流,最终让老人、孩子、母亲三方在诉前接受调解并达成一致意见。这也才有了这位母亲开始说的那段话。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全国各地法院重复上演。根据中央的精神要求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五五改革纲要》构想,诉源治理早已经成为当下法院改革创新的切入点。面对诉源治理这个全新的大课题,全国中基层法院都在积极探索诉源治理的新方法,法官立足本职工作,将司法力量向解纷前端推移,不论是采取何种治理方式和措施,实施到某一件案子、某一类纠纷上时,所做的工作便细小到似乎不值得一提。可正是这些细小而琐碎的故事,是矛盾纠纷共治、多方协作努力的结果,这些故事是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结果,这些故事印证了诉源治理这一伟大的司法改革措施给老百姓们带来的是中国法律的智慧和光辉。